唇焦舌干的成语故事


唇焦舌干

拼音chún jiāo shé gān

基本解释意思是形容费尽口舌,苦心劝说。


暂未找到成语唇焦舌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唇焦舌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手慌脚乱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一回:“这些忠义话儿人都会说,只怕事当临头,未免又要手慌脚乱了。”
拨乱反治 元 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一折:“区区见五代之乱,天下涂炭极矣,常有拨乱反治之志。”
众散亲离 《晋书·慕容垂传》:“淮南之败,众散亲离,而垂侍卫圣躬,诚不可志。”
胆惊心颤 金·王吉昌《永遇乐》词:“知剑刚锋,百魔剿退,胆惊心颤。”
腹背之毛 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六卷:“背上之毛,腹下之毳,益一把飞不为加高,损一把飞不为加下。”
号咷大哭 《周易·同人》:“同人先号咷而后笑。”
砺戈秣马 《旧唐书·刘仁轨传》:“宜砺戈秣马,击其不意,彼既无备,何攻不克。”
真人面前不说假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》:“真人面前不说假,佛也安,祖也安。”
骇状殊形 清·祝德麟《海啸》诗:“阳侯拜,天吴舞,骇状殊形不可数。”
终虚所望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岂非镜花水月,终虚所望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