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病相怜的成语故事


同病相怜

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

基本解释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怜:怜惜。

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同病相怜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同病相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花团锦簇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4回:“真是个花团锦簇!那一片富丽妖娆,真胜似天堂月殿,不亚于仙府瑶宫。”
柔情绰态 三国·魏·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瑰恣艳逸,仪静体闲,柔情绰态,媚于预言。”
人微权轻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加之大夫之上,士卒未附,百姓不信,人微权轻。”
无容身之地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8回:“四海飘零,无容身之地。”
皮不存而毛焉附 梁启超《墨学微》第一章:“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?一旦以力破此制度,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。”
心粗胆大 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四折:“这厮便倚强凌弱,心粗胆大,怎敢来俺庄上。不由的忿气夯胸膛。”
杜渐防微 晋 葛洪《抱朴子 明本》:“昔之达人,杜渐防微,色斯而逝,夜不待旦。”
孳蔓难图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无使滋蔓;蔓,难图也。”
裰领道袍
提溜秃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