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世宥之的成语故事


十世宥之

拼音shí shì yòu zhī

基本解释意思是指为国立下功绩的人,其千百年后,还要饶恕其犯罪的子孙。


暂未找到成语十世宥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十世宥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可磨灭 明 胡应麟《诗薮 近体下》:“彼自有不可磨灭者,毋事更屑屑也。”
光阴如箭 唐 韦庄《关河道中》诗:“但见时光流似箭,岂知天道曲如弓。”
色若死灰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孔子再拜趋走,出门上车,执辔三失,目茫然无见,色若死灰。”
谦以下士 唐·李白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:“岂不由重诺好贤、谦以下士得也。”
残民害物 宋 辛弃疾《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》:“州以趣办财赋为急,县有残民害物之罪,而吏不敢问。”
批郤导窾 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
弗敢专也
乌衣子弟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拒媒》:“水阁含春,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。”
愚妄无知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23章:“所看见的只是目前的利禄,个人的势位,而又愚妄无知,轻举盲动。”
亡羊歧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