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咏三叹的成语故事


一咏三叹

拼音yī yǒng sān tàn

基本解释《荀子•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谓一人歌唱,三人相和。后多用以形容音乐、诗文优美,富有余味,令人赞赏不己。倡,亦作“[[唱]]”。


暂未找到成语一咏三叹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咏三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名目繁多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四回:“还有学生卫兵,女子精武军,及男女赤十字会,名目繁多,数不胜数。”
杂七杂八 赵树理《三里湾》:“里面杂七杂八堆得满满的,实在找不下个腾的地方!”
谈议风生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凤》:“生素豪,谈议风生,孝儿亦倜傥。”
允恭克让 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允恭克让。”
摆龙门阵 茅盾《如是我见我闻》:“上茶馆,‘摆龙门阵’,是这里的风尚。”
蛙鸣狗吠 清·钮琇《觚剩·樵隐》:“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。我向所厌薄者,大率皆蛙鸣狗吠耳。”
要而论之 《天讨 豕韦之裔〈普告汉人〉》:“要而论之,满人之人中国也,据其土地山河,窃棋子女玉帛……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。”
东张西觑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只见前面一个人摇摆将来,见张贡生带了一伙家人东张西觑,料他是个要嫖的勤儿没个帮的人,所以迟疑。”
言多语失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27回:“贤弟,你的言多语失,怎么拜把子?”
敲牙料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