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云蔽日的成语故事


干云蔽日

拼音gān yún bì rì

基本解释干:冲;蔽:遮挡。冲上云霄,挡住太阳。形容树木高大。
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丁鸿传》:“干云蔽日之木,起于葱青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干云蔽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干云蔽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见钟情 清 墨浪子《西湖佳话》:“乃蒙郎君一见钟情,故贱妾有感于心。”
立谈之间 汉·扬雄《解嘲》:“或七十说而不遇,或立谈而封侯。”
以法为教 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故明主之国,无书简之文,以法为教。”
更若役
风驰电逝 三国 魏 嵇康《赠秀才入军》:“风驰电逝,蹑景追风;凌历中原,顾盼生姿。”
避凶就吉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6回:“主公宜避凶就吉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鸿隐凤伏 清·蒲松龄《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》:“尽当鸿隐凤伏,斥鷃得而笑之,而不知一朝奋迹,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。”
漆女忧鲁 清·毛祥麟《墨余录·开捐例》:“行见贞下起元,物极必反,沙汰之政,当轴必已筹及,毋徒为漆女之忧鲁也。”
三大作风
誉必待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