韬晦奇才的成语故事


韬晦奇才

拼音tāo huì qí cái

基本解释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。唐朝征召贤士有'韬晦奇才'科。


暂未找到成语韬晦奇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韬晦奇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主忧臣辱 宋·魏了翁《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》:“臣窃念主忧臣辱,义不得辞,跼蹐受命,退而差辟官吏、条列事目、调遣将士,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,靡微不周。”
不识一丁 明 胡应麟《诗薮 六朝》:“嵇喜,叔夜之兄,吕安所为题凤,阮籍因之白眼者,疑其不识一丁。”
惨无人道 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:“杀伤我人民,系累我妇孺,惨无人道。”
一簧两舌 汉 焦赣《易林》:“一簧两舌,妄言谄语。”
切理餍心 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<英杰归真>叙》:“道通天地之外,思入风云之中,批隙导窾,切理餍心。”
努筋拔力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9回:“我拉不上,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,不自家讨愧,还说长道短的哩。”
蜩螗羹沸 梁启超《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》:“虽中原逐鹿,刘兴项仆,蜩螗羹沸,而彼一无所闻焉。”
父严子孝 唐 吕温《广陵陈先生墓表》:“始见一乡之人,父严子孝,长惠幼敬,见乎词气,发乎颜色。”
鲍子知我 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管仲曰:‘……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’”
横徵苛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