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不离腮的成语故事

拼音chún bù lí sāi
基本解释比喻关系亲近,经常待在一起。
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2回:“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唇不离腮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唇不离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易子而教 | |
知行合一 | 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:“只是个冥行妄作,所以必说个知,方才行得……某今说个知行合一,正是对病的药。” |
兵不血刃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义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。” |
自郐无讥 | 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[吴公子札]请观欲周乐,使工为之歌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曰:‘美哉!始基之矣,犹未也,然勤而不怨矣。’……自郐以下无讥焉。” |
生生世世 | 《南史 王敬则传》:“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。” |
观机而作 | 《隋书·贺娄子幹传》:“今臣在此,观机而作,不得准诏行事。” |
气弱声嘶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,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,还乱嚷乱哭,后来渐渐气弱声嘶,哽咽不出。” |
应答如注 | 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文学》:“文学之臣,苦于考索,求者阗门,而先生应答如注。” |
散发抽簪 | 三国·魏·钟会《遗荣赋》:“散发抽簪,永纵一壑。” |
功归冕旒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