趋之若骛的成语故事


趋之若骛

拼音qū zhī ruò wù

基本解释鹜:鸭。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

出处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,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,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骛呢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趋之若骛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趋之若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拨乱反治 元 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一折:“区区见五代之乱,天下涂炭极矣,常有拨乱反治之志。”
爱莫能助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“荆公开言道:‘子瞻左迁黄州,乃圣上主意,老夫爱莫能助。’”
妙手回春 唐 司空图《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,俱道适往,着手成春。”
威凤祥麟 《宋书 符瑞志中》:“元康四年,南郡获威风。”《宋史 乐志一》:“九年,岚州献祥麟。”
天步艰难 《诗经·小雅·白华》:“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。”
量枘制凿 唐·杨炯《卧读书架赋》:“从绳运斤,义且得于方正;量枘制凿,术仍取于纵横。”
援笔立成 《南史·蔡景历传》:“召令草檄,景历援笔立成,辞义感激,事皆称旨。”
事过景迁 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“放下即实地”》:“到了事实完全弄清楚的时候,有些问题又事过景迁了,心里感到十分懊恼。”
目瞪口噤
耳目非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