骇人听闻的成语故事


骇人听闻

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

基本解释骇:惊吓;震惊。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。

出处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》:“浙中近年怪论百出,骇人听闻,坏人心术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骇人听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骇人听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足履实地 《宋史·刘甲传》:“生平常谓:吾无他长,惟足履实地。”
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 《艺文类聚》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
荣华富贵 宋 沈作喆《寓简》:“一涉世俗,虽荣华富贵中,无一切如意事。”
牡丹虽好,终须绿叶扶持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有了银钱,却又只怕没人,又道是‘牡丹花好,终须绿叶扶持’。”
高下任心 《晋书·王敦传》:“进人退士,高下任心,奸狡饕餮,未有隗(刘隗)比。”
流风遗迹 宋·苏轼《黄州快哉亭记》:“至于长洲之滨,故城之墟,曹孟德、孙仲谋之所睥睨,周瑜、陆逊之所驰骛,其流风遗迹,亦足以称快世俗。”
朝歌夜弦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。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。”
七平八稳
一分一厘 清·庾岭劳人《蜃楼志》第23回:“你若短了一分一厘,怕不全家处斩?”
时不再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