敝衣粝食的成语故事


敝衣粝食

拼音bì yī lì shí

基本解释破衣粗食。形容生活困顿。

出处宋 曾巩《徐复传》:“穷阎漏屋,敝衣粝食,或至于不能自给,未尝动其意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敝衣粝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敝衣粝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恶不去善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五年》:“私仇不及公,好不废过,恶不去善,义之经也。”
大才榱盘
十年窗下 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”
空空洞洞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9回:“庭中空空洞洞,不设一物,惟种一株大桂树,树下放一个捣药的玉杵臼,臼旁养一个白色兔儿。”
以弱胜强 邓小平《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》:“抗日战争打了八年,抗美援朝打了三年,我们有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传统。”
旷古无两 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四回:“宏敞壮丽,旷古无两。”
衣食不周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二十七:“我今衣食不周,无力婚娶,何不俯就他家,一举两得?”
罪逆深重 宋 欧阳修《与十四弟书》:“某罪逆深重,不自死灭。”
骊山老母
因势而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