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物陈喻的成语故事


托物陈喻

拼音tuō wù chén yù

基本解释借事物设喻。

出处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教·讽谏》:“古人凡欲讽谏,多借以喻彼,臣不得于君,多借妻以思其夫,或托物陈喻,以通其意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托物陈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托物陈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穷愁潦倒 清·无名氏《都门竹枝词·教官十首》:“盘费全无怎去家,穷愁潦倒驻京华。”
眉清目秀 元 李直夫《合同文学》第一折:“有个孩儿唤做安住,今年三岁,生得眉清目秀,是好一个孩儿也。”
一廉如水 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民戴》:“老爷自到任以来,一廉如水。百姓今喜高升,小老人具礼远送。”
不忘故旧 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:“多谢大王不忘故旧。”
披裘带索 西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五》:“昔者楚丘先生,行年七十,披裘带索,往见孟尝君,欲趋不能进。”
东鳞西爪 清 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二节:“以上所引,虽东鳞西爪,语焉不详。”
随事制宜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三十七:“如道之正体,却一定于此,而随事制宜,自莫不当。”
金刚眼睛 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法》:“看诗须着金刚眼睛,庶不眩于旁门小法。”
焚香列鼎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劝农》:“焚香列鼎奉君王,馔玉炊金饱即妨。”
万缘俱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