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身报仇的成语故事

拼音jiè shēn bào chóu
基本解释见“借交报仇”。
出处明·高启《结交少年场行》:“结交须结游侠儿,借身报仇心不疑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借身报仇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借身报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东施效颦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” |
面红过耳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,眼观鼻、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。” |
有心人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5回:“我看卢兄有心人,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。” |
乐极则忧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” |
厉精图治 | 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3卷:“熙宁中,王介甫初参大政,神考方厉精图治。” |
波澜老成 | 唐 杜甫《敬赠郑谏议十韵》诗:“思飘云物外,律中鬼神惊。毫发无遗憾,波澜独老成。” |
压轴戏 | 鲁迅《大观园的人才》:“大观园里的压轴戏是刘姥姥骂山门。那是要老旦出场的。” |
柔能制刚 | 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黄石公记曰:‘柔能制刚,弱能制强。’柔者德也,刚者贼也,弱者仁之助也,强者怨之归也。” |
倾盖之交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念秧》:“误认倾盖之交,遂罹丧资之祸。” |
耳目非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