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残守缺的成语故事

拼音bǔ cán shǒu quē
基本解释残:残缺,不完整;缺:残破。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。形容思想保守。
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》:“至于国家大事,则幽冥莫知其原,然犹补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补残守缺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补残守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反唇相讥 | 清 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》:“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,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。” |
孜孜无倦 | 《南史·范泰传》:“泰博览篇籍,好为文章,爱奖后生,孜孜无倦。” |
累卵之危 | 汉 刘向《极谏用外戚封事》:“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,如下有泰山之安,则上有累卵之危。” |
绿肥红瘦 | 宋 李清照《如梦令》词:“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 |
违时绝俗 | 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范冉》:“冉好违时绝俗,为激诡之行。” |
迁乔之望 | 晋·桓温《荐谯元彦表》:“中华有顾瞻之哀,幽谷无迁乔之望。” |
无瑕白玉 |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奇扇》:“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,免不得揉碎如花貌。” |
风尘之声 | 《宋书·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》:“诸所谮引,言非一事,长涂万里,无路自明,风尘之声,日有滋甚。” |
望峯息心 | |
善体下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