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文之家a>成语词典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的故事

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的成语故事


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

拼音bá zhū shuǐ huǒ,dēng yú rèn xí

基本解释拔:拉出;诸:同“之于”;登:加上;衽席:床席。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。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。

出处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晨兢夕厉 《宋书·袁粲传》:“朕以眇疚,未弘政道,囹圄尚繁,枉滞犹积,晨兢夕厉,每恻于怀。”
欲益反损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动而见尤,欲益反损。”
山崩川竭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夫国必依山川。山崩川竭,亡之征也。”
畏天知命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彼皆畏天知命,睹存亡之符,见废兴之事。”
经纶济世 元·郑德辉《伊尹耕莘》第二折:“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,立国安邦之谋。”
不遗巨细 廖仲恺《答胡适井田书》:“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,不遗巨细的精神。真是佩服。”
上下为难
蚤朝晏退
深壁固垒 《晋书·蔡豹传》:“宜顿兵所在,深壁固垒,至秋不了,乃进大军。”
高明远识 宋·钱世昭《钱氏私志·蔡鲁公》:“公高明远识,洞鉴古今,知国家之事,必至于斯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