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国之社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áng guó zhī shè
基本解释已亡国家的祠社。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,以自儆戒。
出处《谷梁传·哀公四年》:“亡国之社,以为庙屏,戒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亡国之社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亡国之社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见哭兴悲 |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还玉》:“迟共疾,俺敢侍寻生替死,自古道见哭兴悲。” |
踌躇不定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操欲立后嗣,踌躇不定。” |
火然泉达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 |
新学小生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禹传》:“新学小生,乱道误人,宜无信用,以经术断之。” |
公道自在人心 | 陆士谔《续孽海花》第60回:“骑在马上,自言自语道:‘公道自在人心,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。’” |
无所顾惮 | 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唯自尊崇,无所顾惮;国典朝仪,率情变改。” |
禁攻寝兵 | 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三章第二节:“以禁攻寝兵为务。” |
夜月花朝 | 元·无名氏《符金锭》第四折:“不负了夜月花朝,当日个彩楼上众人闹。” |
金玉货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破楚军,尽得楚国金玉货赂。” |
志在必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