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口烧城的成语故事

拼音chì kǒu shāo chéng
基本解释赤舌:指谗言。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。
出处明·杨慎《后蚊赋》:“谮有国兮,赤口烧城;烦言喷兮,积毁销骨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赤口烧城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赤口烧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纳履决踵 | 明 程登吉《幼学琼林 贫富》:“曾子捉襟见肘,纳履决踵,贫不胜言。” |
龙吟虎啸 | 唐 李颀《听安万善吹觱篥歌》:“龙吟虎啸一时发,万籁百泉相与秋。” |
屈蠖求伸 | 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 |
沉舟破釜 | 《孙子 九地》:“焚舟破釜,若驱羊而往。”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 |
借镜观形 | 《刘子新论 贵言》:“人目短于自见,故借镜以观形。” |
忧国忘身 | 《晋书·淮南忠壮王允传》:“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,忧国忘身,讨乱奋发,几于克捷。” |
驾鹤成仙 | 杨大群《关东传奇》第54章:“老爹,你驾鹤成仙了,嘿嘿。” |
遂心应手 | 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八章:“兴哥,阿鹊在向你报喜呢,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。” |
痛悔前非 | 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五:“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,受了无限的虐待,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,四分不像鬼了,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。” |
不让之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