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污含垢的成语故事


纳污含垢

拼音nà wū hán gòu

基本解释纳:接受;垢:污秽。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。

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纳污含垢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纳污含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首如飞蓬 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:“自伯之东,首如飞蓬,岂无膏沐,谁适为容。”
如愿以偿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6回:“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,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,补授临清州缺。”
外感内滞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1回:“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。”
闻风而起 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
讨恶翦暴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时无再来 宋 邵雍《不再吟》:“春无再至,花无再开;人无再少,时无再来。”
因任授官 《韩非子·定法》:“因任而授官,循名而责实。”
雨蓑烟笠 唐·翁洮《渔者》诗:“一叶飘然任浪吹,雨蓑烟笠肯忘机。”
罪应万死 《晋书 苻坚载记下》:“弟冲不识义方,孤背国恩,臣罪应万死。”
出公忘私 清·梅曾亮《送周石生序》:“非出公忘私、尽扫刮同异恩怨、屏置城府外,不足称朝廷委任、寄耳目之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