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头认罪的成语故事

拼音dī tóu rèn zuì
基本解释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。
出处邓小平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》:“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,而不得不低头认罪、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?”
暂未找到成语低头认罪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低头认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扭直作曲 | |
重气轻身 | 唐·张说《巡边在河北作》诗:“去年六月西河西,今年六月北河北。沙场磧路何为尔,重气轻身知许国。” |
偷闲躲静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,别人或可偷闲躲静,独他是不能脱得的。” |
党同伐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 |
闲情逸志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84回:“要知世间好事甚多,谁有那些闲情逸志去做。” |
调朱弄粉 | 宋·朱淑真《恨别》诗:“调朱弄粉总无心,瘦觉宽馀缠臂金。” |
风魔九伯 | 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五卷:“休怪!我曾见风魔九伯,不曾见这般个神狗乾郎在。” |
耳闻眼见 | 唐 元稹《连昌宫词》:“翁言野父何分别,耳闻眼见为君说。” |
弦歌不绝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在举国闹学潮的期间,只有神易大学的师生依然弦歌不绝的修业乐道。” |
刬草除根 | 语出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明 陶宗仪《辍耕录连枝秀》:“半世连枝带叶,算从前,历尽虚花,一朝刬草除根,到此际方成结果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