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膝求和的成语故事

拼音qū xī qiú hé
基本解释屈:弯曲;屈膝:下跪。下跪降服,请求和解。
出处蔡东藩《宋史演义》第76回:“屈膝求和母后返驾,刺奸被执义士丧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屈膝求和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屈膝求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舍本问末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岂舍本而问末者耶?” |
终老隐居 | 《宋史·刘爚传》:“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,怡然自适,筑云庄山房,为终老恤居之计。” |
先花后果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生下三女一男:儿子名承祖,长女名玉英,次女名桃英,三女名月英。元来是先花后果的,倒是玉英居长,次即承祖。” |
玄妙莫测 | 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“有一将,名继业,人号为令公,此人天文地理,六韬三略,无不精通,行兵列阵,玄妙莫测,乃智勇兼全之士。” |
推诚相信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5回:“臣与蜀主,推诚相信,知臣本心,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。” |
神清气茂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萧扬州荐荐士表》:“窃见秘书丞琅玡臣王暕,年二十一,字思晦,七叶重光,海内冠冕。神清气茂,允迪中和。” |
扇风点火 | 康濯《东方红》第13章:“‘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……气魄也不够大!’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。” |
截发锉藳 | 明·徐渭《寿史母序》:“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,截发锉藳,以易其供,以给其秣。” |
勿剪之惠 | |
愁城难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