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听途说的成语故事


道听途说

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

基本解释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道听途说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道听途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信口开河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。”
十年窗下 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”
炳若观火 梁启超《欧洲地埋大势论》:“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,种种殊异之处,则如网在纲,炳若观火。”
三台五马 清·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第22首:“足下三台五马,宦马之后,丞宜百首同归,早践结邻之约。”
仁言利溥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后汉光武二十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溥如此哉!”
听其自流 《淮南子 修务训》:“听其自流,待其自生,则鲧禹之功不立,而后稷之智不用。”
面谩腹诽 《明史·万镋传》:“又以不得一品,面谩腹诽,无大臣礼。”
呆如木鸡 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衣架饭囊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其余皆是衣架饭囊、酒桶肉袋耳!”
一倡百和 金 元好问《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》:“夜半,狐鸣后圃中,一倡百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