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不识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百科解释目不识书,汉语成语,拼音是mùbùshíshū,意思是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,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出自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。
出处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第16卷:“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ù bù shí shū
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
繁体目不識書
感情目不识书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不识字。
近义词目不知书
反义词学富五车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翻箱倒柜(意思解释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释)
- 里通外国(意思解释)
- 灰身灭智(意思解释)
- 甘贫守志(意思解释)
- 老鼠见猫(意思解释)
- 一台二妙(意思解释)
- 素丝羔羊(意思解释)
- 咳珠唾玉(意思解释)
- 人地两生(意思解释)
- 星罗棋布(意思解释)
- 一字一句(意思解释)
- 五子登科(意思解释)
- 独学寡闻(意思解释)
- 滚滚当潮(意思解释)
- 神嚎鬼哭(意思解释)
- 明堂正道(意思解释)
- 短针攻疽(意思解释)
- 础泣而雨(意思解释)
- 局地钥天(意思解释)
- 谈玄説妙(意思解释)
- 蛮声獠气(意思解释)
- 一溜歪斜(意思解释)
- 褕衣甘食(意思解释)
- 义不容却(意思解释)
- 素王之业(意思解释)
- 山上有山(意思解释)
- 怀铅吮墨(意思解释)
※ 目不识书的意思解释、目不识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前仆后继 | 仆:倒下;继:跟上。前面的人倒下了;后面的紧跟上去。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。 |
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 |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 |
洞若观火 |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。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。 |
飙发电举 | 飙:暴风;举:起飞。形容声势迅猛。 |
新陈代谢 | 原指生物体经常地、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。现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衰亡的旧事物。陈:陈旧的;代:更换;谢:衰亡。 |
不打自招 | 原指还没有用刑;就自己招供了。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。 |
唱反调 | 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;采取对立的举措。 |
故弄玄虚 | 故意耍花招;欺骗人。玄虚:用来掩盖真相;迷惑别人的欺骗手段。 |
鹑衣百结 | 鹑衣: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;百结:补丁摞补丁的衣服。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;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。形容衣服破烂不堪。 |
畸流逸客 | 指高行脱俗的隐逸之士。 |
人微望轻 | 谓身份低下,资望不足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 |
锦衣行昼 | 富贵了须回归故里。 |
朝中有人好做官 | 朝:朝廷。指因有权势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。 |
神色不惊 | 神色:神情。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。 |
心照不宣 | 彼此心里明白;而不公开说出来。照:明白;宣:宣扬;公开说明。 |
向火乞儿 | 向火:烤火;乞儿:乞丐。近火取暖的气丐。比喻趋炎附势的人。 |
偷梁换柱 |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;以假代真;以劣代优。 |
大盗窃国 | 窃:盗取。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。 |
勇猛果敢 |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。 |
菜蔬之色 | 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。 |
钻冰求酥 | 酥:酥油,牛羊奶制成的食品。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。 |
铜壶漏断 | 铜壶:古代计时的漏器。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。指一天时间已经过去,夜已深。 |
见羹见墙 | 相传尧去世后,舜仰慕三年,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,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。见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。后用以谓对圣贤的思慕。 |
水磨功夫 | 掺水细磨。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。 |
弃其馀鱼 | 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载:惠施为梁相,从车百乘,犹嫌不足。庄子泽边见之,弃其馀鱼,以示讽诫。后因以“弃其馀鱼”比喻节欲知足。 |
不堪收拾 | 堪:可;收拾:整理,整顿。无法整顿。 |
专己守残 | 固守己见,因循残缺。指人思想保守,不思进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