愤懑不平的成语故事


愤懑不平

拼音fèn mèn bù píng

基本解释愤懑:抑郁不平。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
出处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九回:“我听郎君之言愤懑不平,似怨小姐错看了郎君的诗句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愤懑不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愤懑不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鸾飘凤泊 唐 韩愈《峋嵝山》诗:“科斗拳身薤倒披,鸾飘凤泊拿虎螭。”
焦熬投石 荀况《荀子 议兵》:“桓文之节制,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,有遇之者,若以焦熬投石焉。”
旷日引久 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旷日引久,士卒劳倦。”
留连不舍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十二回:“杨大郎见他爱这粉头,留连不舍。”
就地正法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5回:“因为案情重大,并且是积案累累的,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。”
行间字里 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答新渝侯和诗书》:“垂示三首,风云吐于行间,珠玉生于字里。”清·平步青《霞外■(扌麕)屑·论文下·文章圈点》:“书有圈点勾勒,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。然行间字里,触眼特为爽豁,故仿而用之。”
神完气足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九回:“文字不相上下,神完气足,俱是作家。”
十雨五风 前蜀·杜光庭《画五岳诸神醮词》:“上扶邦国,傍祐黎元。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,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。”
四冲八达 清·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横通》:“然通之为名,盖取譬于道路,四冲八达,无不可至,谓之通也。”
缘鹄饰玉 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天问》:“缘鹄饰玉,后帝是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