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


人人自危

拼音rén rén zì wēi

基本解释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李斯列传》:“法令诛罚日益深刻,群臣人人自危,欲畔者众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人人自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人人自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收视返听 梁启超《新民说》:“其祈焉则必收视返听,清其心以对越于神明。”
苍松翠柏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只见对面千佛山上,梵宇僧楼,与那苍松翠柏,高下相间,红的火红,白的雪白,青的靛青,绿的碧绿。”
蛇欲吞象 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战国楚·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倚草附木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洪教头道:‘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,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,皆道我是枪棒教师,来投庄上,诱些酒食钱米。’”
街头巷底 刘大白《卖花女》诗:“杏花红了,梨花白了,街头巷底声声叫。”
白衣苍狗 唐 杜甫《可叹诗》:“天上浮云如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
继晷焚膏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”
良时吉日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八回:“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,颁了红谕出去,到了良时吉日,便具了朝衣朝冠,到衙门接印。”
居安虑危 《宋书·文五王传》:“龙舟所幸,理必利涉,然居安虑危,不可不惧。”
荆南杞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