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推半就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àn tuī bàn jiù
基本解释推:推辞;就:靠拢;接受。一面推辞;一面接受。形容表面推辞;但内心愿意接受;假意拒绝的样子。
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半推半就,又惊又爱,檀口揾香腮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半推半就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半推半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危言悚听 | 梁启超《米禁危言》:“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。” |
璞玉浑金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 |
飞黄腾踏 | 唐·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飞黄腾踏去,不能顾蟾蜍。” |
优游自在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二回:“太平无事,尚可优游自在,一旦有警,早已吓得意乱心慌,等到上头派了下来,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。” |
珊珊来迟 |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》第三集:“备蜀锦十端,踵门请见,丽珊珊来迟,贾恨相见晚。” |
必也正名 | 《论语 子路》:“子路曰:‘卫君待子而为政,子将奚先?’子曰:‘必也正名乎!’” |
禾头生耳 | 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春雨甲子,赤地千里;夏雨甲子,乘舟入市;秋雨甲子,禾头生耳。” |
大有起色 | 清·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皖省惟英、霍有零贼,余亦肃清,南中军务,大有起色。” |
八百里駮 | |
世路风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