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共戴天的成语故事


不共戴天

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

基本解释共:共同;戴:顶着。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。形容仇恨极深;誓不两立。
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父之仇,弗与共戴天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共戴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共戴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自投罗网 三国 魏 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:“不见篱间雀,见鹞自投罗。”
后海先河 语出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。”
星前月下 元·吕止庵《风入松》套曲:“常欢喜星前月下,休等闲间面北眉南。”
经一事,长一智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汉史》:“人有常言:‘遭一蹶者得一便,经一事者长一智。’”
为人作嫁 唐 秦韬玉《贫女》诗:“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”
千水万山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尸解》:“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,又谁知千水万山途转修。”
褎然居首 清·王韬《征设香山南屏乡义学序》:“太守少尝读书于米利坚者十年,两试太学,褎然居首。”
飒爽英姿 清 黄遵宪《题黄佐廷赠尉遗像》诗:“不将褒鄂画凌烟,飒爽英姿尚凛然。”
乐退安贫 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乐退安贫知是分,成家报国亦何惭。”
于心不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