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唱三叹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
基本解释原指宗庙的乐曲;一个人唱;三个人赞叹应和。
出处先秦 荀况《荀子 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一唱三叹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一唱三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海枯见底 | 唐·杜荀鹤《感遇》:“海枯终见底,人死不知心。” |
山栖谷饮 | 《魏书 肃宗纪》:“其怀道丘园,昧迹版筑,山栖谷饮,舒卷从时者,宜广戋帛,缉和鼎饪。” |
三命而俯 | 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。” |
闭口藏舌 | 五代 冯道《舌》诗:“口是祸之门,舌是斩身刀。闭口深藏舌,安身处处牢。” |
知一不知十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秦知进取之利,而不知鸿门之难,是以知一不知十也。” |
以辞取人 | 《孔子家语·子路初见》:“宰我有文雅之辞,而智不充其辩。孔子曰:‘ ……以辞取人,则失之宰予。’” |
捐弃前嫌 | 汉 王褒《九怀 株昭》:“瓦砾进宝兮,捐弃随和。” |
官腔官调 | |
纵逸不禁 | |
鐻枝兰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