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退急流的成语故事

拼音yǒng tuì jí liú
基本解释勇:果敢;退:退却,离去。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隐退,以明哲保身。
出处宋·陆游《福州请仁王坚老疏》:“勇退急流,虽具衲子参寻之眼;旁观袖手,要非邦人向慕之诚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勇退急流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勇退急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举手之劳 | 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 |
黄童白颠 | 明·袁宏道《邑钱侯直指疏荐序》:“夫今之黄童白颠,犹昔氓也。” |
衡虑困心 | 语出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困於心,衡於虑,而后作。” |
穷凶极恶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乃始恣睢,奋其威诈,滔天虐民,穷凶极恶。” |
冰炭不投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5回:“今日见面,原想得一知己,岂知谈了半天,竟有些冰炭不投。” |
对症发药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5回:“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,怕不是生产,这正是对症发药呢!” |
敦庞之朴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没华虚之文,有敦庞之朴。” |
洗心回面 | 清·钱谦益《王淑士墓志铭》:“习其反复教诲,出于至诚,莫不洗心回面,誓不忍负。” |
下笔便就 | 《北史·魏收传》:“诏试收为封禅书,收下笔便就不立稿。” |
一路之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