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盘散沙的成语故事


一盘散沙

拼音yī pán sǎn shā

基本解释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。比喻力量分散;没有组织起来。

出处清 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》:“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,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盘散沙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盘散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饮鸩止渴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霍諝传》:“譬犹疗饥于附子,止渴于鸩毒,未入肠胃,已绝咽喉。”
自力更生 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
一纸空文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,说是筹了款项,只能办理本省之事;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。”
举直措枉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。”
深切着白
望梅消渴 宋·赵长卿《好事近》词:“犹胜望梅消渴,对文君眉蹙。”
深根固柢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,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
水流湿,火就燥 《易 乾》:“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……各从其类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此二者以形象相感。水流於地,先就湿处;火焚其薪,先就燥处。”
万马千军 元·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四折:“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,则见他们把门旗放,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。”
力所不及 宋 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:“平生所未见之文,公力所不及之义,备聚其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