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柙出虎的成语故事


开柙出虎

拼音kāi xiá chū hǔ

基本解释柙:关猛兽的木笼。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。后多比喻放纵坏人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……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开柙出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开柙出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亘古通今 南朝·宋·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亘古通今,明鲜晦多。”
张大其事 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,为传继二疏踪迹否?”
索尽枯肠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30回:“来秋的令烦得很,令人索尽枯肠。”
币重言甘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年》:“郤芮曰:‘币重而言甘,诱我也。’”
篱牢犬不入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嫂嫂把得家定,我哥哥烦恼做甚么?岂不闻古人言:‘篱牢犬不入’。”
全神关注 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章:“白知时并不认得他,何况此刻他全神关注的,只是那两个被人众打得鼻塌嘴歪的凶手。”
蛲蛔之死 《燕书》:“蛲蛔所藉以生者,在人肠胃之中也。”
潜移默运 《辛亥革命·保路运动·四川铁路档案》:“尔丰受事之初,已窥其隐患,故思潜移默运,收拾人心。”
破釜沈舟
一发不可收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