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时而动的成语故事


相时而动

拼音xiāng shí ér dòng

基本解释相时:看准时机。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。

出处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许无刑而伐之,服而舍之,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,可谓知礼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相时而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相时而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俭故能广 《老子》:“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”
树欲静而风不宁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1卷:“王爵笑道:‘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,便动动也不妨。’尼姑道:‘相公休得取笑!’”
以词害意 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太白‘斗酒诗百篇’,‘东坡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’,不过一时兴到语,不可以词害意。”
行而世为天下法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是故君子,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,言而世为天下则。”
拾人牙慧 南朝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殷中军云:‘康伯未得我牙后慧。’”
参天两地 《周易·说卦》:“参天两地而倚数。”
勿剪之惠
天道酬勤
人不知鬼不觉
节食省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