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词害意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“以辞害意”。
详细解释
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。
出处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太白‘斗酒诗百篇’,‘东坡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’,不过一时兴到语,不可以词害意。”
例子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七卷:“不过一时兴到语,不可以词害意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ǐ cí hài yì
注音一ˇ ㄘˊ ㄏㄞˋ 一ˋ
繁体以詞害意
感情以词害意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出神入化(意思解释)
- 貌合神离(意思解释)
- 瘦骨零丁(意思解释)
- 魂牵梦萦(意思解释)
- 春风和气(意思解释)
- 肥鱼大肉(意思解释)
- 有头有脸(意思解释)
- 惊神破胆(意思解释)
- 一意孤行(意思解释)
- 起根发由(意思解释)
- 智圆行方(意思解释)
- 用之不竭(意思解释)
- 合不拢嘴(意思解释)
- 迂腐腾腾(意思解释)
- 附耳低言(意思解释)
- 放诸四裔(意思解释)
- 颓垣败壁(意思解释)
- 垂头塞耳(意思解释)
- 承欢献媚(意思解释)
- 盛必虑衰(意思解释)
- 刁钻促狭(意思解释)
- 俯仰随人(意思解释)
- 蹉跎仕路(意思解释)
- 以水投石(意思解释)
- 蟠据固结(意思解释)
- 一线生路(意思解释)
- 断臂燃身(意思解释)
- 荜门蓬户(意思解释)
※ 以词害意的意思解释、以词害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惊惶失措 | 失措:举止失去常态。惊慌惶恐;举止失去常态。 |
反目成仇 | 反目:翻转眼皮;以白眼珠瞪人。反眼相看成为仇人;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;以致互相成为仇人。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;相处十分要好的人;矛盾激化;互相对立。 |
魂不附体 | 魂:灵魂;魂魄。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;就失去知觉;无法行动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;恐惧万分。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;不能自主。 |
人山人海 |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;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。 |
怪里怪气 | 形状、装束、声音等奇怪,跟一般的不同。 |
屡教不改 | 屡:多次;一次又一次;教:教育。经过多次教育;仍然不改正。也作“累教不改”。 |
飞遁离俗 | 飞遁:指隐退。指隐退而远离尘俗。 |
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 |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。同“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”。 |
徒乱人意 | 意:心情。只会扰乱人的心情,起不到别的作用。 |
热锅上蝼蚁 | 形容心里烦躁、焦急,坐立不安的样子。同“热锅上蚂蚁”。 |
学问无止境 | 止境:尽头。学问是没有尽头的。 |
佛口蛇心 |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,心肠却极狠毒。 |
同声一辞 | 犹言众口一辞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 |
一差两讹 | 同“一差二错”。 |
不绝若线 | 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。 |
凤鸣朝阳 | 朝阳:早晨的太阳。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。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。 |
惊魂摄魄 | 见“惊魂夺魄”。 |
咬紧牙关 |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。 |
钻穴逾墙 | 穴:洞。逾:越过。钻洞爬墙。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。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。 |
洗心回面 | 见“洗心革面”。 |
发擿奸伏 | 发:揭发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 |
潜窃阳剽 |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。 |
奋不虑身 | 奋:振作精神,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,不顾个人安危。 |
默然无语 | 默:静默。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。 |
山包海汇 | 包:包容;汇:众水会合。汇聚。比喻包罗万象。 |
薏苡之谤 | 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 |
使之闻之 | 是指故意让人听见。 |
卒卒鲜暇 | 卒卒cùcù匆促;急迫的样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