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死犹生的成语故事

拼音suī sǐ yóu shēng
基本解释犹:如同。指人虽死,精神不灭,楷模犹存。也指心无牵挂、憾事,虽死犹同活着。
出处晋 常璩《汉中士女志 文姬》:“先公为汉忠臣,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虽死犹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虽死犹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读书种子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1卷:“周益公云:汉二献皆好书,而其传国皆最远。士大夫家,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?” |
喜愠不形于色 | |
假慈悲 | 毛泽东《论鲁迅》:“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。” |
变心易虑 | 《荀子 儒效》:“四海之内,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。” |
春蚓秋蛇 | 《晋书 王羲之传论》:“(萧子云)仅得成书,无丈夫之气,行行若萦春蚓,字字如绾秋蛇。” |
心焦如火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<绣襦记·暂宿邮亭>》:“为何马犹不至,心焦如火,怎辞劳瘁。” |
东鸣西应 | 蔡元培《欧美国学会丛刊发刊词》:“海通以来……自一缕一针之细故,以至政治风俗之大端,无不东鸣西应,速于邮命。” |
説啰説皁 | |
不终之药 | |
百金之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