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ēng huā miào bǐ
基本解释传说唐朝诗人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;从此才华横溢。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。
出处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》:“李太白少时,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生花妙笔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生花妙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毁于一旦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 |
不存不济 | 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七卷:“不存不济,香肌瘦损,教俺萦方寸。” |
见性成佛 |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五:“久参泐潭,潭因问:‘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子作么生会?’师曰:‘某甲不会。’” |
丢盔弃甲 | 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,狼狈不堪的样子。” |
母难之日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7回:“后日是我母难之日,二公可光顾光顾?” |
一言堂 | 邓小平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》:“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,一言堂、个人决定重大问题、个人崇拜、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,不断滋长。” |
金风未动蝉先觉 | 元·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折:“可知道金风未动蝉先觉,那宝剑得来你怎消?” |
名不符实 | 廖仲恺《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》:“所谓盛名难负,名不符实,反为见笑。” |
斠然一概 | |
山走石泣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桀时泰山,山走石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