搴旗斩将的成语故事


搴旗斩将

拼音qiān qí zhǎn jiàng

基本解释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

出处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搴旗斩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搴旗斩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口耳并重 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‘口耳并重’的。”
八拜之交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与小生同郡同学,当初为八拜之交。”
浇醇散朴 《文子·上礼》:“施及周室,浇醇散朴,离道以为伪,险德以为行。”
喃喃低语 邓普《军队的女儿》:“偶然听见她独个儿喃喃低语,好像是呓语。”
以不变应万变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我经历了四个朝代,总结出的经验是‘以不变应万变’。”
洞悉其奸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列朝·庙议献谄不用》:“甫出口,而上已洞悉其奸,斥逐不已。”
咬文啮字 胡适《<水浒传>考证》:“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,但我却又有点‘考据癖’。”
使心作倖
紫阳真人
分损谤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