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魂失魄的成语故事


亡魂失魄

拼音wáng hún shī pò

基本解释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

出处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,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亡魂失魄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亡魂失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鳞次栉比 明 陈贞慧《秋园杂佩 兰》:“自长桥以至大街,鳞次栉比,春光皆馥也。”
民穷财尽 《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》:“况且民穷财尽,百姓饔餐不饱,没闲钱去养马骡。”
应付自如 邹韬奋《经历 英文的学习》:“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,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,必须完全了解全课的情节,才能胸有成竹,应付自如。”
明正典刑 宋 吕颐浩《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》:“如是托疾,自当明正典刑;如委实抱病,伏望天慈,放臣闲退。”
化整为零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四章:“上海成为孤岛之后,他们化整为零,装着难民的孩子逃了出来。”
先人后己 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子云:‘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而后己。’”
颠来播去 许地山《空山灵雨·海》:“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,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。”
嘻笑怒駡
蠒丝牛毛
恃功务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