纨绔子弟的成语故事


纨绔子弟

拼音wán kù zǐ dì

基本解释旧指官僚、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、不务正业的子弟。纨:细绢;纨绔:细绢做的裤子。

出处《宋史 鲁宗道传》:“馆阁育天下英才,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?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纨绔子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纨绔子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时半刻 元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》:“才离了一时半刻,恰便似三暑十霜。”
蚍蜉撼大树 唐·韩愈《昌黎先生集·调张籍》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只鸡絮酒 《后汉书·徐徲传》:“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。不告姓名。”
事无大小 《文选 诸葛亮〈出师表〉》:“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。”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第一百八十五:“委萧瑀以庶政,事无大小,莫不关掌。”
枯木生花 《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》:“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花于已枯之木。”
悬悬在念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2回:“因不见贤徒,悬悬在念,今幸得胜而回!”
绝后光前 宋 洪迈《容斋四笔 蓝田丞壁记》:“而堤文友拔超峻,光前绝后,以柳视之,殆犹碔砄之美玉也。”
装潢门面 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,装点着门面。”
乐祸不悛 宋·苏轼《论河北京东盗贼状》:“其间凶残之党,乐祸不悛,则须敕法以峻刑,诛一以警百。”
一呼百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