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怒人怨的成语故事

拼音tiān nù rén yuàn
基本解释上天震怒;人民怨恨。形容作恶多端;激起普遍愤怒。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天怒人怨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天怒人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以肉去蚁 | 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以肉去蚁,蚁愈多;以鱼驱蝇,蝇愈至。” |
双瞳剪水 | 唐·李贺《唐儿歌》:“一双瞳人剪秋水。” |
邑犬群吠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怀沙》:“邑犬群吠兮,吠所怪也。” |
正气之歌 | 宋·文天样《正气歌》诗:“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。下则为诃岳,上则为日星。于人曰浩然,沛乎塞苍冥。” |
霄壤之殊 |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醉吟先生》:“善恶智愚,相背绝远,何啻霄壤之殊。” |
晚节不终 | 《明史 于孔兼传》:“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,不当谥忠恪。” |
好奇尚异 | |
得见青天 | |
擘窠大字 | |
正枝正叶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