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缄其口的成语故事


三缄其口

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

基本解释嘴上贴了三次封条。形容言语非常谨慎;或不开口。缄:封;闭。

出处汉 刘向《说苍 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三缄其口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三缄其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处实效功
朝西暮东 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社会》:“朝西暮东,齐、梁、燕、宋,生涯不同。”
低声细语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,时断时续,还是有些羞答答的,怕难为情。”
逢君之恶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长君之恶其罪小,逢君之恶其罪大。”
畴咨之忧 《尚书 尧典》:“帝曰:‘畴咨若时登庸。’”
众寡莫敌 《周书·李贤传》:“彼既同恶相济,理必总萃于我,其势不分,众寡莫敌。”
分毫无爽 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喜甚,即将白银一千两,送到公子船中,十娘亲自检看,足色足数,分毫无爽。”
叠翠流金
羣轻折轴
高而富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