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颔虎颈的成语故事


燕颔虎颈

拼音yàn hàn hǔ jǐng

基本解释颔:下巴颏。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
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班超传》:“超问其状。相者指曰:‘生燕颔虎颈,飞而食肉,此万里侯相也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燕颔虎颈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燕颔虎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妄自尊大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子阳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专意东方。”
反手可得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诛旦公,定楚国,如反手尔。”
各奔前程 元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》:“方信相逢不下马,也须各自奔前程。”
衣钵相传 《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》:“昔后魏末,有僧达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护国出家,入南海,得禅宗妙法,云自释迦相传,有衣钵为记,世相付授。”
拔山扛鼎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斐然成章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”
罪恶昭著 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,农民不是要驱逐,而是要捉他们,或杀他们。”
秋月寒江 宋 黄庭坚《赠别李次翁》诗:“德人天游,秋月寒江。”
无商不奸
撦鼓夺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