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槊赋诗的成语故事


横槊赋诗

拼音héng shuò fù shī

基本解释槊:长矛;赋:吟。横着长矛而赋诗。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。

出处唐 元稹《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》:“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抑扬哀悲离之作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横槊赋诗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横槊赋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材雄德茂 唐 韩愈《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》:“其监统中贵,必材雄德茂,荣耀宠光,能俯达人情,仰喻天意者,然后为之。”
相门有相 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文闻将门必有将,相门必有相。”
通邑大都 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。”
重熙累绩 明·张居正《重刊〈大明集礼〉序》:“明兴百八十余年,高皇帝作之于前,今天子述之于后,弈世载德,重熙累绩,稽古礼文之事,褎然具备矣。”
峻宇雕墙 《书 五子之歌》:“内作色荒,处作禽荒,甘洒嗜音,峻宇雕墙,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。”
气血方刚 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莫张慌,等的他那气血方刚,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,习练的才高智广,文强武壮。”
不辟斧钺 《汉书 赵充国传》:“不敢避斧钺之诛。”
有职无权 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给他安了个大队副官的名义,有职无权。”
三牲五鼎 元 高明《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》:“三牲五鼎供朝夕,须胜似啜菽并饮水。”
笑话奇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