染指于鼎的成语故事


染指于鼎

拼音rǎn zhǐ yú dǐng

基本解释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
出处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染指于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染指于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瞒天大谎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回:“把偏房说成正房,一味瞒天大谎,全无半点真实。”
缺口镊子 宋苏轼《与陈季常书》之十二:“彼不相知者,视仆之饥饱,如观越人之肥瘠耳。乡谚有云‘缺口镊子’者,公识之。”
彼此一样
天成地平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帝曰:'俞!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,允治。万世永赖,时乃工。'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舜臣尧,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
岁比不登 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数年岁比不登,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。”
一麾出守 南朝 宋 颜延之《五君咏 阮始平》:“屡荐不入官,一麾乃出守。”
低头折节
稿签门上
四海晏然
木强敦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