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鼓而下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。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。
详细解释
趁眼下形势有优势或士气最旺盛时,奋勇向前,一举完成任务。
《五代史平话.唐史.卷下》:「梁人志在泽、潞,不备东平,今郓州单弱,固可一鼓而下之。」明.沈采《千金记.第二八出》:「昨日令人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迳截赵魏,掩其不备,一鼓而下。」
出处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定谋》:“昨日令人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迳截赵魏,掩其不备,一鼓而下。”
例子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64回:“须先派一人到巡抚衙门去调兵,就在这七夕之日,可以一鼓而下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ī gǔ ér xià
注音一 ㄍㄨˇ ㄦˊ ㄒ一ㄚˋ
繁体一皷而下
感情一鼓而下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或军事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照猫画虎(意思解释)
- 显而易见(意思解释)
- 待理不理(意思解释)
- 潜德秘行(意思解释)
- 自食其言(意思解释)
- 习惯成自然(意思解释)
- 空言虚语(意思解释)
- 继继绳绳(意思解释)
- 诺诺尔尔(意思解释)
- 鸡鹜争食(意思解释)
- 弄管调弦(意思解释)
- 相提而论(意思解释)
- 一力承当(意思解释)
- 开弓不放箭(意思解释)
- 水火不兼容(意思解释)
- 元龙高卧(意思解释)
- 戛釜撞瓮(意思解释)
- 严于责己,宽以待人(意思解释)
- 言听计用(意思解释)
- 皦短心长(意思解释)
- 阒无人声(意思解释)
- 引绳切墨(意思解释)
- 养锐蓄威(意思解释)
- 身名两泰(意思解释)
- 煖衣饱食(意思解释)
- 蛩蛩距虚(意思解释)
- 捻捻昵昵(意思解释)
- 来苏之望(意思解释)
※ 一鼓而下的意思解释、一鼓而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春宵一刻 |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。 |
赤身露体 |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,也指全身裸露,一丝不挂。 |
拿不出手 | 由于不像样、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。 |
入地无门 | 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。 |
桑中之约 | 桑中:桑林之间。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。 |
东掩西遮 | 谓左右遮掩,隐瞒真相。 |
正大高明 | 形容为人正直,学识高超。 |
搠枪使棒 | 搠:戳。搬弄兵器,指动武。 |
再合余烬 | 合:汇聚;余烬:烧剩的灰烬,引申为战败后的残余士卒。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接着干。 |
渭阳之情 | 渭阳:渭水的北边。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,直到渭水之北。指甥舅间的情谊。 |
活神活现 | 形容生动逼真,像真的一样。 |
愣头愣脑 |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。 |
孔方兄 | 钱的别称,中国旧时铜钱外圆内孔方形。 |
泰来否往 | 否、泰:《周易》中的两个卦名。否:卦不顺利;泰:卦顺利;极:尽头。逆境达到极点,就会向顺境转化。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。 |
附人骥尾 | 骥:千里马。依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。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。 |
疑似之间 | 疑似:既像又不像。指有所怀疑,不敢肯定的事。 |
暮夜无知 | 黑夜无人知晓。 |
被发徒跣 | 徒跣:赤脚步行。披散头发,赤脚走路。形容悲痛到极点。 |
莺歌燕语 | 黄鹂歌唱,燕子呢喃。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。 |
齐心併力 | 形容认识一致,共同努力。同“齐心协力”。 |
蠢迪检押 | 谓行动按法度矫正。 |
澄心堂纸 | 是五代十国南唐徽州地区劳动人民所产的一种名纸;因其卓越的品质被评为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。 |
愈出愈奇 | 越来越奇异。 |
第六感觉 | 指眼﹑耳﹑鼻﹑舌﹑身五官所属的视﹑听﹑嗅﹑味﹑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。 |
一石激起千层浪 | 比喻某一言行引起强烈反响。。 |
未有伦比 | 伦比:类比,匹敌。指事物非常完美,没有能跟它相比的。 |
上清童子 | 古钱的别称。相传贞观年间,岑文本避暑山亭,有一“上清童子元宝”进见。语毕,送之出亭,于墙下忽然不见。掘地,得古钱一枚,乃悟“上清童子”为铜名,“元宝”为钱文。见唐·谷神子《博异志•岑文本》。后遂以“上清童子”为钱的别名。 |
惊魂不定 | 形容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