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意思
sāngāngcháng

三纲五常



三纲五常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。三纲;即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五常;即仁、义、礼 、智、信。

详细解释

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
先生九经皆通,无书不读,岂不晓~之理?◎元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

百科解释三纲: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三纲五常(纲常)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,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、政治制度,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,则在宋明以后。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“天理”,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。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,即被视为“名教罪人”。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、夫夫、妇妇"之说。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,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,而孔子立足于正理,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份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:‘所因,谓三纲五常也。’”

例子先生九经皆通,无书不读,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?(元 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)


基础信息

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

注音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

繁体三綱五常

正音“常”,不能读作“cáng”。

感情三纲五常是中性词。

用法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封建的道德规范。

辨形“纲”,不能写作“刚”。

近义词清规戒律、三从四德

反义词离经叛道、大逆不道

英语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(ruler guides subject,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)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三纲五常的意思解释、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信口开合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。
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;用两面派手法。比喻居心不良。
熟视无睹 熟视:细看;睹:看见。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。也指看到某种现象;但不关心;只当没有看见。
磕头如捣蒜 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。形容求饶的狼狈相。
背曲腰躬 腰背弯曲。常指坐久或年老。
刀笔吏 刀笔: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。指代办文书的小吏。
牛听弹琴 比喻听不懂。
人命危浅 浅:时间短。形容寿命不长,即将死亡。
尊古卑今 尊崇古代的,鄙薄现在的。
飞禽走兽 禽:鸟;兽:野兽。飞翔的禽鸟,奔跑的野兽。泛指鸟类和兽类。
欢忭鼓舞 见“欢忻鼓舞”。
品德文章 指学问和品德。
跷足抗首 踮起脚跟,仰起头。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。
名显天下 形容名声极大。
晚节黄花 黄花:菊花;晚节:晚年的节操。比喻人晚节高尚。
穰穰满家 穰穰:丰盛。形容获得丰收,粮食满仓。
鱼贯雁行 比喻连续而进,犹如鱼群相接,雁阵行进。
腹热肠荒 见“腹热肠慌”。
左搘右捂 支:支撑。撑住左边,挡住右边。形容处境困难,穷于应付,顾此失彼
忠厚长者 忠实厚道、年高望重的人。
七舌八嘴 同“七嘴八舌”。
儗不于伦 见“儗非其伦”。
千古卓识 卓:高超。自古以来所没有的高远见识。形容见识极高。
整旧如新 修整陈旧的、破损的东西,使之如同新的一样。
一身两任 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。
惟口兴戎 惟:语助词。戎:战争。此指争端。指说话不慎而惹起争端。
瞽瞍不移 确实可靠,不容怀疑。
不避子卯 不畏惧艰难险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