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椽不斫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采:柞木。比喻生活简朴。
出处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尧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。”汉 曹操《度关山》诗:“不及唐尧,采椽不斫。世叹伯夷,欲以厉俗。”
例子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98回:“却安于节俭,茅茨不剪,采椽不斫,后宫妃妾,衣不重彩,食不重味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cǎi chuán bù zhuó
注音ㄘㄞˇ ㄔㄨㄢˊ ㄅㄨˋ ㄓㄨㄛˊ
繁体採椽不斫
感情采椽不斫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住房简陋。
近义词茅茨不翦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(意思解释)
- 肝胆过人(意思解释)
- 天作之合(意思解释)
- 一见倾心(意思解释)
- 木头木脑(意思解释)
- 痴人说梦(意思解释)
- 华冠丽服(意思解释)
- 玉石同焚(意思解释)
- 决不待时(意思解释)
- 村筋俗骨(意思解释)
- 嗷嗷待食(意思解释)
- 只鸡絮酒(意思解释)
- 反老为少(意思解释)
- 上窜下跳(意思解释)
- 高文典册(意思解释)
- 清心寡欲(意思解释)
- 蠹啄剖梁柱,蚊虻走牛羊(意思解释)
- 赞叹不置(意思解释)
- 吐丝自缚(意思解释)
- 至仁忘仁(意思解释)
- 衣绣昼行(意思解释)
- 东西易面(意思解释)
- 搜奇抉怪(意思解释)
- 迟回观望(意思解释)
- 体物缘情(意思解释)
- 真山真水(意思解释)
- 石韬玉而山晖(意思解释)
- 当时谈宗(意思解释)
※ 采椽不斫的意思解释、采椽不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乐道安命 |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。 |
识时务者为俊杰 |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,是聪明能干的人。认清时代潮流势,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。 |
把素持斋 | 把:遵守。斋:斋戒。指信佛者遵守吃素,坚持戒律。 |
异地相逢 | 异地:他乡。在他乡相遇。 |
满怀信心 | 心中充满自信心。 |
燕雀乌鹊 | 比喻谗佞小人。 |
被发洋狂 | 被发:披散头发。披散头发,装作疯狂 |
管鲍分金 | 管:管仲;鲍:鲍叔牙,战国时齐国的名相;金:钱财。比喻情谊深厚,相知相悉。 |
德輶如羽 | 见“德輶如毛”。 |
夸大其辞 | 见“夸大其词”。 |
鱼书雁帛 | 见“鱼书雁帖”。 |
瑞雪霏霏 | 指预兆丰年的大雪纷飞。 |
胸怀坦白 | 坦白:坦率。形容心地纯洁,待人诚恳,光明正大。 |
星行夜归 | 天没亮就出去,天黑了才回来。 |
能文能武 | 文的武的都行。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。 |
槁形灰心 | 形容身体衰弱,意志消沉。 |
抛戈卸甲 | 抛:抛弃;戈;长矛;甲:盔甲。丢掉武器,扔掉铠甲。形容在战场上打了败仗。 |
银瓶素绠 | 银瓶:装水用具;素绠:系在吊桶上的绳索。指井上汲水用具。 |
三告投杼 |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。 |
虚己受人 | 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。 |
者也之乎 | 者、也、之、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。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。含讽刺意。 |
轻身徇义 | 徇:通“殉”,为正义而献身。不顾生命,为正义而献身。 |
未达一间 | 谓未能通达,只差一点。 |
作鸟兽散 | 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。 |
誓书铁券 | 即誓券。又称丹书铁券。 |
末学后进 | 诱掖:诱导扶持。引导帮助后辈上进。 |
来苏之望 | 从疾苦中获得休养生息的希望。 |
含羞忍耻 | 指忍受羞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