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连蹈海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,曾说,秦如称帝,则蹈东海而死。后以“鲁连蹈海”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、情操。
详细解释
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,曾说,秦如称帝,则蹈东海而死。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、情操。
毕竟此生耻秦帝,忍学~计。◎庞树柏《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》
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,周游列国到赵国时,正逢秦兵围赵都邯郸。魏王因惧秦而派辛垣衍劝说赵王尊秦为帝。鲁仲连和他激辩,并义正词严的表示:宁愿跳海而死,也不做暴秦的臣民。
典出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。后比喻宁死也不受强敌屈辱的节操。清.吴伟业〈东莱行〉:「鲁连蹈海非求名,鸱夷一舸宁逃生。」
百科解释鲁连蹈海,典故名,成语,语出《战国策》卷二十〈赵策·秦围赵之邯郸〉,“鲁连”,即鲁仲连(约前305年~前245年)战国时名士。“蹈海”,蹈东海而死。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、情操。
出处明·许时泉《武陵春》:“弃礼义而尚有功,鲁连蹈海;堕名城以杀豪杰,李耳出关。”
例子毕竟此生耻秦帝,忍学鲁连蹈海计。庞树柏《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》
基础信息
拼音lǔ lián dǎo hǎi
注音ㄌㄨˇ ㄌ一ㄢˊ ㄉㄠˇ ㄏㄞˇ
繁体魯連蹈海
感情鲁连蹈海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宁死不屈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大张旗鼓(意思解释)
- 触景生情(意思解释)
- 而立之年(意思解释)
- 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(意思解释)
- 朝干夕惕(意思解释)
- 兼程前进(意思解释)
- 掠影浮光(意思解释)
- 急不可耐(意思解释)
- 斩头去尾(意思解释)
- 负重含污(意思解释)
- 连街倒巷(意思解释)
- 采凤随鸦(意思解释)
- 压轴戏(意思解释)
- 江河日下(意思解释)
- 补天浴日(意思解释)
- 事不宜迟(意思解释)
- 千岩万壑(意思解释)
- 蠹啄剖梁柱,蚊虻走牛羊(意思解释)
- 团头聚面(意思解释)
- 半壁山河(意思解释)
- 含污忍垢(意思解释)
- 矜夸凌上(意思解释)
- 排愁破涕(意思解释)
- 触景伤心(意思解释)
- 长风染指(意思解释)
- 笔困纸穷(意思解释)
- 常寂光土(意思解释)
- 冰寒雪冷(意思解释)
※ 鲁连蹈海的意思解释、鲁连蹈海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挥戈反日 | 挥舞兵器,赶回太阳。比喻排除困难,扭转危局。 |
面有菜色 |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 |
大惊失色 | 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 |
娉婷婀娜 | ①形容女子姿态柔美。②借指美人。 |
傲不可长 | 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。 |
与羊谋羞 | 羞:美食。要吃羊肉却同羊商量。比喻同有利害冲突的对方谋求合作一定不会成功 |
天夺之魄 | 魄:魂魄。天夺去了他的魂魄。比喻人离死不远。 |
丢魂失魄 | 形容非常惊慌,没头脑,无主见 |
一代鼎臣 | 见“一代宗臣”。 |
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 |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,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。 |
热锅上蝼蚁 | 形容心里烦躁、焦急,坐立不安的样子。同“热锅上蚂蚁”。 |
雨丝风片 |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。 |
心肝宝贝 | 指十分亲密的人或事物。 |
闻雷失箸 |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。 |
耳满鼻满 |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。形容听得烂熟。 |
情深友于 | 友于:本指兄弟相爱,后亦为“兄弟的”代称。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。 |
地角天涯 | 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。 |
盛筵易散 | 盛:盛大;筵:酒席。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。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,总要消失。 |
概不由己 | 指一切不能由自己做主。 |
暴厉恣睢 | 暴:残暴;恣睢:横行霸道,任意妄为。形容残暴凶狠,恣意横行。 |
有始有卒 | 谓做事能贯彻始终,坚持到底。 |
汝南晨鸡 | 即汝南鸡。 |
四亭八当 | 亭、当:即停当,妥贴。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。 |
是以不去 | 栈:养牲畜的棚子或栅栏。恋栈:牲畜留恋自己的圈、棚。形容人贪恋官位,不想离去。 |
支公好鹤 | 急公好义jígōng-hàoyì[public-spirited;bezealousforcommonweal]热心公益,乐于助人 |
九伯风魔 | 疯狂痴癫。 |
燃肉身灯 | 用铁钩钩皮肤,钩上遍挂灯盏,贮油燃点。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'无义苦行'。 |
一宿之行 | 一天的行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