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二五而未识于十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。
百科解释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zhīèrwǔérwèishíyúshí,指知道两个五是多少,却不知十是什么意思,比喻看问题片面孤立。
出处南朝·梁·刘峻《辩命论》:“同知三者,定乎造化,荣辱之境,独曰由人。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
注音ㄓ ㄦˋ ㄨˇ ㄦˊ ㄨㄟˋ ㄕˊ ㄩˊ ㄕˊ
感情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知二五而不知十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头头是道(意思解释)
- 人不可貌相(意思解释)
- 一腔热血(意思解释)
- 肥皂泡(意思解释)
- 割臂之盟(意思解释)
- 乘胜追击(意思解释)
- 明见万里(意思解释)
- 说是谈非(意思解释)
- 有何面目(意思解释)
- 单夫只妇(意思解释)
- 杀人灭口(意思解释)
- 惊天地,泣鬼神(意思解释)
- 变故易常(意思解释)
- 至智弃智(意思解释)
- 经久不衰(意思解释)
- 祸福倚伏(意思解释)
- 韶光荏苒(意思解释)
- 不同戴天(意思解释)
- 极往知来(意思解释)
- 缩地补天(意思解释)
- 捕风系影(意思解释)
- 十字街口(意思解释)
- 搜章摘句(意思解释)
- 以夜继朝(意思解释)
- 黄埃蔽天(意思解释)
- 哀告宾伏(意思解释)
- 索垢求疵(意思解释)
- 洞见古今(意思解释)
※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的意思解释、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疑邻盗斧 | 疑:怀疑;斧:斧头。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。 |
引经据典 | 引;援解;引用;经:经书;据:依据;典:典籍。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。 |
诺诺连声 | 诺诺:答应的声音。连声答应。表示顺从或同意。 |
恬淡无为 |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。 |
擦边球 | 擦过边缘的球。比喻刚刚满足条件的事物。 |
知恩报德 | 受别人的恩惠,心存感激意图报答。 |
唇齿相须 | 犹唇齿相依。 |
百代文宗 | 宗:被人所效法的人物。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。 |
鹤鸣之士 |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。 |
活不活,死不死 | 指陷于困境,不知怎么办。 |
烂若披掌 |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。 |
先人后己 | 首先考虑别人,然后想到自己。 |
思患预防 | 想到会发生祸患,事先采取预防措施。 |
叩天无路 | 叩:敲;阍:宫门;叩阍:鸣冤。指没办法申诉冤屈。 |
视丹如绿 | 丹:红。把红的看成绿的。形容因过分忧愁而目视昏花。 |
安安逸逸 | 安闲舒适,自由自在。 |
不忘母训 | 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。 |
拂衣而去 | 形容很生气,一甩袖子就走了。 |
孤恩负德 | 孤:负。指背弃恩义,忘恩负义。 |
浴血奋战 | 浴血:浑身是血;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。 |
禁攻寝兵 | 指止息战事。 |
放火烧山 | 比喻煽风点火,挑拨离间。 |
砺岳盟河 | 同“砺带河山”。 |
分文不少 | 丝毫没有短少。 |
温良俭让 | 温:温和;良:善良;俭:节制;让:忍让。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,泛指态度谦恭,举止文雅。 |
言意相离 | 语言和思想相分离。 |
康了之中 | 形容功名未成。 |
方外司马 | 虽然当了官,却不拘于礼教法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