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贺为吊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历史典故。后因以'翻贺为吊'为典实。
详细解释
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:“游吉相郑伯以如晋,亦贺虒祁也。
史赵见子大叔曰:‘甚哉,其相蒙也!可弔也,而又贺之?’子大叔曰:‘若何弔也?其非唯我贺,将天下实贺。’”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齐宣王因燕丧攻之,取十城。武安君苏秦为燕説齐王,再拜而贺,因仰而弔。齐王桉戈而却曰:‘此一何庆弔相随之速也?’对曰:‘人之飢所以不食乌喙者,以为虽偷充腹,而与死同患也。今燕虽弱小,强秦之少婿也。王利其十城,而深与强秦为仇。今使弱燕为鴈行,而强秦制其后,以招天下之精兵,此食乌喙之类也。’”后因以“翻贺为弔”为典实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哀吊》:“及晋筑虒臺,齐袭燕城,史赵苏秦翻贺为弔,虐民搆敌,亦亡之道。”
典故。
《左传.昭公八年》:'游吉相郑伯以如晋,亦贺虒祁也。史赵见子大叔曰:'甚哉,其相蒙也!可吊也,而又贺之?'子大叔曰:'若何吊也?其非唯我贺,将天下实贺。''《战国策.燕策一》:'齐宣王因燕丧攻之,取十城。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,再拜而贺,因仰而吊。齐王案戈而却曰:'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?'对曰:'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者,以为虽偷充腹,而与死同患也。今燕虽弱小,强秦之少婿也。王利其十城,而深与强秦为仇。今使弱燕为雁行,而强秦制其后,以招天下之精兵,此食乌喙之类也。''后因以'翻贺为吊'为典实。
基础信息
拼音fān hè wéi diào
注音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释)
- 严阵以待(意思解释)
- 鬼烂神焦(意思解释)
- 来之不易(意思解释)
- 心潮澎湃(意思解释)
- 炰鳖脍鲤(意思解释)
- 不因人热(意思解释)
- 狼艰狈蹶(意思解释)
- 防意如城(意思解释)
- 国之干城(意思解释)
- 短吃少穿(意思解释)
- 铁证如山(意思解释)
- 忍饥受渴(意思解释)
- 翻江搅海(意思解释)
- 前怕龙,后怕虎(意思解释)
- 星离雨散(意思解释)
- 乘虚以入(意思解释)
- 雄材大略(意思解释)
- 蠹国病民(意思解释)
- 日长似岁(意思解释)
- 倾盖之交(意思解释)
- 辟恶除患(意思解释)
- 弱干强枝(意思解释)
- 傲然睥睨(意思解释)
- 臻于至善(意思解释)
- 鹰犬之用(意思解释)
- 一新面目(意思解释)
- 名不徒显(意思解释)
※ 翻贺为吊的意思解释、翻贺为吊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风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同“风情月思”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称心如意 | 称:符合;称心:符合心愿。完全符合心意。 |
耳食之论 |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。亦作“耳食之谈”、“耳食之言”、“耳食之见”、“耳食之学”。 |
泰山压顶 |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。 |
胆小如豆 | 极言胆子小。 |
心摩意揣 | 摩:揣测;揣:量度。用心揣摩测度。 |
打定主意 | 下定决心,抉择做什么事。 |
一洞之网 | 只有一个洞的网。 |
帘窥壁听 | 帘:布帘;窥:偷看;壁:墙壁;听:偷听。指窃听与偷看。 |
意气轩昂 | 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 |
公门桃李 | 公:对人的尊称。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、栽培的学生。 |
片甲不回 |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。形容全军覆没。 |
以石投水 |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。比喻互相合得来。 |
贼不空手 | 比喻一定要有所得。 |
愤懑不平 | 愤懑:抑郁不平。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 |
金枷玉锁 | 枷:套在脖子上的刑具;锁: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。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,又是负担和包袱。 |
各霸一方 | 各:各自;霸:强横占据。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。 |
急吏缓民 | 对官员严格,对百姓宽和。 |
岑楼齐末 | 只比较末端,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。比喻不从本着手,则无法认清事实。 |
鱼水雁信 | 泛指书信。 |
倒泻箩蟹 | 形容混乱杂乱无法控制的场面,或者是形容手忙脚乱的情形,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,螃蟹自然会四下逃散。要想把所有逃脱的螃蟹抓回箩筐里,不但要伸手去抓,而且还要左右走动去抓那些爬得比较远的螃蟹,并且又要防备手上抓着的螃蟹用蟹螯攻击自己,忙乱的程度可想而知。 |
族曾王母 | 族曾祖母、父亲的从祖祖母。 |
以义灭身 | 丧身;毁灭自身。 |
瑶花琪树 | 就像美玉做的树木一样。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。 |
未窥全豹 | 全豹quánbào窥:从小孔或缝隙里看;全豹:比喻事物的全部。意思是没有看到事物的全部。 |
寿同松乔 |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乔。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。 |
扼襟控烟 | 扼襟控咽èjīn-kòngyān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