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围魏救赵围魏救赵的意思
wéiwèijiùzhào

围魏救赵



围魏救赵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指攻击敌人后方;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。魏、赵:战国时的国名。

详细解释

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,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。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

倘用~之计,且不来解此处之危,反去取我梁山大寨,如之奈何!◎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四回

百科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,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。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。围魏救赵,三十六计当中对齐,魏一场战争的解释(参见桂陵之战)。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,它的精彩之处在于,以逆向思维的方式,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,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,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,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。出自《史记》卷六五《孙子吴起列传》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0回:“曹军劫粮,曹操必然亲往;操即自出,寨心空虚,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;操闻之,必速还。此孙膑‘围魏救赵’之计也。”

例子倘用围魏救赵之计,且不来解此处之危,反去取我梁山大寨,如之奈何!(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)


基础信息

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

注音ㄨㄟˊ ㄨㄟˋ ㄐ一ㄡˋ ㄓㄠˋ

繁体圍魏捄趙

感情围魏救赵是中性词。

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。

辨形“魏”,不能写作“味”。

谜语孙膑救邯郸

近义词声东击西

反义词围城打援

英语save the Zhao by besieging the capital of the Wei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围魏救赵的意思解释、围魏救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怦然心动 怦然:形容心跳。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;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。
命蹇时乖 命运不济,遭遇坎坷。
脚高步低 形容步履倾斜。
心腹之害 心腹:比喻要害。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。
望洋而叹 见“望洋而叹”。
无大不大 谓极大。
无胫而行 胫:小腿。没有腿而能行走。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,能迅速传播。
金舌弊口 金舌:用金子做舌头;弊:破。用金做的舌头,说破了嘴。比喻说话很多,枉费口舌。
披沥肝膈 同“披肝沥胆”。
才高行厚 厚:不可轻薄,端谨。指才能高,品德端谨。
何足道哉 足:值得。哪里值得谈起呢?表示不值一提,带有轻蔑之意。
威武雄壮 威力强大,壮盛有气势。
刻章琢句 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
云布雨润 比喻教化远播。
束在高阁 同“束之高阁”。
圣帝明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。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。
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。
在陈之厄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(孔子)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,见曰:‘君子亦有穷乎?’子曰:‘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’”后因以“在陈之厄”指饥贫等困境。
贻笑千秋 贻:遗留。给千秋万代的人留下笑柄。
罢于奔命 罢:通“疲”,疲乏;奔命:奉命奔走。指忙于奔走应付,弄得非常疲乏。
身名两泰 见“身名俱泰”。
蕃篱之鷃 蕃:通“藩”;蕃篱:篱笆;鷃:鹌鹑。栖息在篱笆上的鹌鹑。比喻鼠目寸光,见识狭小的人。
翦精损虑 谓消耗精神。
一言立信 一句话树立了信誉。
摇笔弄舌 耍笔杆,嚼舌头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。
燕翼之谋 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。
人眼是秤 是指众人的眼睛如同秤一样的公平。比喻群众的意见公正合理。
环林璧水 指太学。古时用以指代太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