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铛脚刺史铛脚刺史的意思
chēngjiǎoshǐ

铛脚刺史



铛脚刺史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唐大鼎守沧州,郑德本守瀛州,贾敦颐守冀州,皆有治名,故河北称为铛脚刺史。

详细解释

唐薛大鼎、郑德本和贾敦颐,俱为刺史,分治三州,皆有政绩。时人称“鐺脚刺史”。因铛有三足,故以为喻。

《旧唐书·良吏传上·薛大鼎》:“﹝薛大鼎﹞贞观中,累转鸿臚少卿、沧州刺史……时与瀛州刺史贾敦颐、曹州刺史郑德本,俱有美政,河北称为‘鐺脚刺史’。”

铛脚刺史[chēngjiǎocìshǐ]

    唐薛大鼎﹑郑德本和贾敦颐﹐俱为刺史﹐分治三州﹐皆有政绩。时人称\铛脚刺史\。因铛有三足﹐故以为喻。


    基础信息

    拼音chēng jiǎo cì shǐ

    注音


    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铛脚刺史的意思解释、铛脚刺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沤珠槿艳 沤:水泡;槿:木槿。晶莹的水泡,艳丽的槿花。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。
分钗劈凤 见“分钗断带”。
随物赋形 谓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。
狐听之声 指冰下水流之声。
知奸亦有大罗 罗:捕鸟等的网。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。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。
不敢后人 后:落后。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。
暗昧之事 暗昧:昏暗。指见不得人的丑事。
鹤鸣九皋 九皋:深泽。鹤鸣于湖泽的深处,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。比喻贤士身隐名著。
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。
待答不理 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。
批毛求疵 犹言吹毛求疵。
前目后凡 目:细目;凡:概略。《春秋》的一种笔法,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,对前者详加说明,后者概略叙述。
墙有缝,壁有耳 墙外有人偷听。指墙外有人偷听,秘密容易泄漏。
能不称官 才能跟职位不相称。
套近乎 指用言语或送礼拉近关系。
欢迸乱跳 形容活泼、欢乐之极。
死而无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。形容态度坚决。
尊师贵道 亦作“尊师重道”。
造谣生非 见“造谣生事”。
轻财好义 犹言轻财重义。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。
乘舆播越 谓天子流亡在外。
骇心动目 犹言惊心动目。
余腥残秽 指吃剩的食物。
九头狮子 古代舞蹈名。神话中的异兽。
简节繁文 后因以'简节繁文'指多文采而节奏舒缓﹐使民康乐的音乐。
精赤条条 精赤条条jīngchì-tiáotiáo全身赤裸那人脱得精赤条条的
纡余委备 详尽完备。
颦眉蹙頞 形容愁苦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