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七举时节七举时节的意思
shíjié

七举时节



七举时节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指夏季。

详细解释

指夏季。

《管子·幼官》:“七举时节,君服赤色,味苦味,听羽声,治阳气,用七数。”尹知章注:“火成数七,火气举,君则顺时节而布政……七,亦火之成数。”石一参今诠:“夏三月,火德王……王者御物,夏以七为数,用其成也。”

百科解释七举时节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qījǔshíjié,解释为指夏季。


基础信息

拼音qī jǔ shí jié

注音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七举时节的意思解释、七举时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不如归去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“不如归去”。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。也表示消极求退。
自知之明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。指对自己的(优)缺点了解得透彻。明:明智。
支离破碎 支离:分散。形容散乱不整;残缺不全。
绿林好汉 绿林:古代山名;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。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。
弃俗出家 弃:放弃;俗:尘俗。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
一时之冠 冠:首位。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。
鼎成龙去 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以“鼎成龙去”指帝王去世。
玉箫金管 见“玉箫金管”。
不名一文 名:占有。一个钱也没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
啮血为盟 指咬臂出血,发誓定盟,以示坚决。
龙行虎步 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;像老虎那样矫健。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;如龙虎不凡。旧时指帝王的仪态。
若明若暗 好像明亮;又好象昏暗。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。
荒怪不经 极其荒唐,不合常理。
十夫楺椎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。椎,槌。比喻人多力大,足以改变原状。
风波平地 风波:比喻事变。平地上起风浪。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。
知其一未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了解其他方面。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。
英雄豪杰 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。
爱口识羞 爱:吝惜。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
出谋画策 谋:谋略。画:筹划。制定计谋策略。常指为人出主意。
皂丝麻线 比喻是非混乱,纠缠不清。
负石赴河 河:这里指黄河。背着石头跳进黄河。比喻人以死明志。亦作“负石赴渊”。
入孝出悌 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谓回家要孝顺父母,出外要敬爱兄长。
阶柳庭花 阶:台阶;庭:庭院。台阶前的垂柳,庭院中的鲜花。指美好的庭院景致。
孤军薄旅 旅:军队。指势力孤弱的军队或其他力量。
廖若星辰 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。指为数极少。
一鳞只爪 大海中的一片鱼鳞。比喻非常渺小。
两心相悦 意思是形容两相爱悦。
挥涕增河 挥洒涕泪。